材料與物理研究所


- 姓名: 胡小強
- 性別: 男
- 職稱: 研究員
- 職務:
- 學歷:
- 電話:
- 傳真:
- 電子郵件: xqhu@imr.ac.cn
- 所屬部門:
- 通訊地址:
- 胡小強,1983年06月生,研究員,中國科學院贛江創新研究院碩士生導師2020.12至今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研究員2014.09-2020.11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副研究員
2010.07-2014.08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2004.08-2010.05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工學博士
2000.09-2004.07 沈陽理工大學,材料成型及其控制工程,工學學士
簡 歷:
社會任職:
- 主要研究方向為稀土特殊鋼研究與應用,即深入研究稀土元素在特殊鋼中的作用機理,并且系統開發鋼中稀土應用技術及裝備,從而實現稀土特殊鋼品種開發及產業化。負責國家自然基金、省部委項目、企業合作項目31項。發表論文24篇、起草標準1項、授權發明專利15項。
材料研究方面,為了解決超高溫條件下,現有耐熱鋼傳統高Cr-高Ni選材“合金成本高、使用壽命短”的工程實際問題,經過大量研究發現,與“高溫強度主要決定耐熱部件使用壽命”的已有認識不同,在超高溫條件下,沿晶內氧化是高溫耐熱部件失效的主要因素。基于這一新認識,創新地提出了“晶界析出抑制晶間內氧化、稀土固溶穩定高溫組織”的“C+N+RE共合金化”設計思想,開發出稀土元素與微量元素為主導的超高溫稀土耐熱鋼合金體系,在大幅提升高溫性能的同時,顯著降低了合金成本。目前,該合金體系,已經作為航空葉片致密化、核聚變鈹材燒結等領域用熱等靜壓設備的定型選材,并且推廣至輻射管、爐底輥、篦板、料框等冶金機械、石油化工、能源環保等領域的耐熱部件,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應用效果。此外,通過δ相與碳化物等關鍵相的控制,解決了超(超)臨界用9~12%Cr馬氏體耐熱鋼晶粒粗大、韌性偏低、高溫強度不足、開裂報廢的問題,開發了超(超)臨界汽輪機組用大型鑄鍛件制備技術;借助綜合控制碳含量、連續冷卻速度和初始晶粒尺寸,延緩脆性相析出,形成了σ相致脆開裂控制技術,實現了雙相不銹鋼核電厚大鑄件的國產化;
技術開發方面,為了解決高溫鋼液在大氣澆注過程中,二次氧化嚴重,造成RE、B、Al、Ti等活性組元燒損,從而影響鋼水微合金化效果和純凈度控制的行業共性技術問題,開發了“局部正壓、氣密保護”控氧澆注技術。并且,借助鋼包水口、保護罩、中注管等工裝與工位的合理設計與匹配,成功研制出全國首臺套全氣密保護、控氧自動化澆鋼系統,實現了高溫鋼液澆注過程的“遠程遙控、氣密保護、實時監測、自動控制”,大幅降低了勞動強度和危險系數、顯著提升了產品質量及其穩定性。以此為核心,與西王特鋼緊密合作,建成了全國首條“高端裝備用特殊鋼清潔智能制備示范線”,實現了高品質特殊鋼“安全、穩定、高效”生產。基于該范線,通過全流程控純,突破了鋼中稀土工業化應用面臨的“生產不順行、質量不穩定”技術瓶頸,形成了稀土特殊鋼成套制備技術。上述工作已經作為案例,被寫入山東省政府與中科院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和《山東省“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
研究方向: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 1. Xin Cai, Xiaoqiang Hu*, Leigang Zheng, Dianzhong Li. Acta Metal. Sin. (Eng. Lett.), 2020, 33, 693
2. Guo Wenying, Xiaoqiang Hu*, Ma Xiaoping, Dianzhong Li. Acta Metal. Sin., 2016, 52, 769
3. Leigang Zheng, Xiaoqiang Hu*, Xiuhong Kang, Dianzhong Li. Mater. & Des., 2015, 78, 42
4. Leigang Zheng, Xiaoqiang Hu*, Xiuhong Kang, Dianzhong Li. Acta Metal. Sin. (Eng. Lett.), 2015, 28, 1008
5. Leigang Zheng, Xiaoqiang Hu*, Xiuhong Kang, Dianzhong Li. Adv. Mater. Res., 2013, 631-632, 192
6. Tian Liang, Xiaoqiang Hu*, Xiuhong Kang, Dianzhong Li. Adv. Mater. Res., 2013, 684, 325
7. Leigang Zheng, Xiaoqiang Hu*, Xiuhong Kang, Dianzhong Li. Acta Metal. Sin., 2013, 49, 1081
8. Tian Liang, Xiaoqiang Hu*, Xiuhong Kang, Dianzhong Li. Acta Metal. Sin. (Eng. Lett.), 2013, 26, 517
9. Xiaoqiang Hu, Namin Xiao, Xionghong Luo, Dianzhong Li*. JMST. 2010, 26, 817
10. Xiaoqiang Hu, Namin Xiao, Xionghong Luo, Dianzhong Li*. Acta Metal. Sin., 2009, 45, 553
11. 胡小強, 羅興宏, 康秀紅, 夏立軍, 李殿中. ZL 200810010617.6, 2009.10.21(發明專利)
12. 胡小強, 羅興宏, 康秀紅, 王野, 李殿中. ZL 200810010982.7, 2010.08.25 (發明專利)
13. 胡小強, 羅興宏, 肖納敏, 李殿中, 李依依. ZL 200810228023.2, 2010.08.25(發明專利)
14. 郭文營, 胡小強, 欒義坤, 夏立軍, 李殿中. ZL 201310169751.1, 2014.12.10(發明專利)
15. 胡小強, 欒義坤, 夏立軍, 鄭雷剛, 李殿中, 謝光陽. ZL 201610716464.1, 2016.8.24(發明專利)
16. 劉宏偉, 胡小強, 欒義坤, 傅排先, 劉連, 李殿中、李依依. ZL 201510328751.0, 2018.3.9(發明專利)
17. 劉宏偉, 傅排先, 胡小強, 欒義坤, 夏立軍, 李殿中, 李依依. ZL 201510962102.6, 2018.11.06(發明專利)
18. 胡小強, 許敬月, 秦卓, 趙子文, 劉宏偉, 傅排先, 王雪東, 劉連, 李殿中. ZL 201710842443.9, 2019.08.27(發明專利)
19. 傅排先, 劉宏偉, 胡小強, 欒義坤, 李殿中. ZL 201910237553.1, 2020.6.30(發明專利)
20. 胡小強, 封少波, 李殿中. ZL 201910570330.7, 2020.9.25(發明專利)
代表論著:
專利申請:
- 獲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中國技術市場金橋獎、國際不銹鋼百年慶典含鈮不銹鋼突出貢獻獎章、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青年創新獎、中科院青年促進會交叉學科獎,中國中青年科學家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第八屆中國江蘇人才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等獎項。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大型鑄鍛件模擬仿真與工程應用創新團隊”核心成員、中國科學院第七屆青年創新促進會成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分會電渣技術委員會第三屆委員、全國閥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五屆委員、全國鑄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鑄鋼技術分會委員、中國金屬學會軋鋼分會第八屆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