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南京分院分黨組書記朱懷誠調研大余對口支援工作
5月28日,南京分院分黨組書記朱懷誠率隊赴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實地調研對口支援工作開展情況。
朱懷誠一行首先來到大余縣新城鎮水南村,實地調研了轉光農膜和LED補光燈示范推廣現場。中科院贛江創新院聯合北京大學等科研單位合作開發的轉光膜可以將太陽光中不能被植物吸收的紫外光部分轉化為可見光紅光,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有效光的利用率、促進作物提早成熟增產并改善果實品質。中科院贛江創新院與長春應化所合作開發的LED補光燈,對作物實施補光可以增強光合作用,促進營養成分積累,提高品質并可提前上市。目前示范推廣現場種植的葡萄長勢良好,豐收增產在望。
在黃龍鎮大合村轉光農膜和LED補光燈示范推廣基地,朱懷誠一行深入蔬菜和瓜果大棚現場考察,并與基地相關負責人員交流示范推廣效果。大合村的大棚目前已收獲一季貝貝小南瓜和一季西瓜,其中轉光膜大棚里的貝貝小南瓜在2021年冬季陰雨天過多并低溫,以及二膜使用削減轉光膜的作用效果的情況下仍能增產5%以上;在LED補光大棚里,貝貝小南瓜最大增產達18.7%;而且轉光和補光大棚收獲的貝貝小南瓜的果實營養成分如Β-胡蘿卜素等明顯增加。二茬轉光膜大棚種植的西瓜成熟期提前7-10天,且能增加約10%的甜度。
在鎢基電致變色顯示技術應用示范性樣件的展示現場,調研組實地查看了示范展示效果,該項目是中科院蘇州納米所趙志剛團隊的科研成果。電致變色是材料光學屬性(反射率、透過率、吸收率等)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發生穩定、可逆的顏色變化現象,有望用于建筑幕墻、汽車后視鏡、天窗、AR/VR眼鏡、低能耗顯示、手機背殼、航天器熱控等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百億規模的商業價值。將氧化鎢材料用于電致變色領域,有助于推進“世界鎢都”大余縣的鎢產業往更高端和高附加值的產業鏈延伸。
南京分院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處處長陳方圓,副處長陳笛;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齊濤,黨委委員、副院長楊雍謹;中科院掛職干部,大余縣委常委、副縣長馬永根等參加調研。